前幾篇的文章筆者還正預測紅利積點有可能取消的情形,沒想到過沒幾天就出現一則新聞—金管會正在研議取消信用卡紅利積點以及相關的贈品等等,突然間愣了一下,這消息怎麼來的這麼快,原本只是我根據市場現況的推測,沒想到政府的動作竟然如此積極,看來金管會這次真的下定決心好好整頓市場了。
這兩天我接到一個朋友的求助電話,因為他的車貸沒有繳,所以車子被銀行拖回去了,他想把車子拿回來,可是銀行的人要他把尾款結清才願意放車,一時之間也沒這麼多錢,後來我請他去跟銀行法務好好談,銀行要的是錢不是車,結果法務請他繳清前面的欠款,並且多繳後面三期,另外還要支付違約金、拖吊費、保管費等等,最後還要多加一位保人,銀行才肯放車。以這樣的條件,我朋友並沒辦法達到,於是我請他趕快找買家把車子賣掉,他很幸運的找到一個交情不錯的朋友願意買,並且也願意幫他一把,所以買方先把全部的尾款付給銀行,把車從銀行領回之後,才去辦過戶。也因為他們是交情夠的朋友,所以才能用這樣的處理方式,要是一般人遇見這種情況,大概只能等著車子被銀行拍賣了。
會提到上述的例子,是因為我覺得另一波危機正隱隱成形,雙卡風暴是最先的引爆點,但是少了雙卡週轉的民眾,車貸、房貸、甚至中小企業貸款都可能連環出現逾放上升,前幾年的車市熱騰騰時,很多人都是利用雙卡、信用貸款以及車貸來買車,造成車市欣欣向榮的假象。當雙卡出問題時,連帶後面的問題就會一一浮出,今年年初直到現在房市熱呼呼,我彷彿又看到另一個泡沫正在成形,銀行資金大筆大筆的進入房貸市場,造成了近十年來房地產的高峰,筆者當然衷心期望台灣景氣是真的復甦,但認真觀察起來好像又不是那麼一回事。
金融市場本來就牽一髮動全身,過去幾年銀行財團賺暴利賺上癮了,到現在仍然有銀行包裝了新的金融商品,想要繼續如法泡製,只能期望這些銀行能夠早日回頭走回正軌。某家企銀根據前天金管會公布的最新數字,淨值竟然只剩9000萬,這實在是台灣另一項的經濟奇蹟!
筆者認為金融機構必須有合理的退場機制,不能每次出問題的時候,都要仰賴政府伸出援手。銀行在訂利率的時候,最喜歡用市場機制來回應社會大眾。在此我也要跟那些需要紓困的銀行大聲講,請尊重自由經濟的市場機制,經營不善就倒閉去吧!不要再奢望政府紓困,那都是我們納稅人的錢,讓我們一起來尊重市場機制吧!銀行的老闆們有聽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