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理財 經貿 卡訊 消費 休閒 達人專欄 萬象
  CardU首頁 > 焦點新聞 >
【達人專欄】
【維特專欄】廣告「殺很大」 挑動貪婪遭反噬
決勝關鍵是產品力 溫馨訴求增加認同

記者  維特  報導   2009/04/10  
銀行借錢與電玩廣告都辯稱內容無惡意(圖/擷自YouTube 網站)

  近來電玩廣告屢屢成為新聞媒體的焦點,業者一再強調沒有物化女性的想法,也不認為有性暗示負面的宣傳,甚至反嗆NCC以後電視難道不能播內衣的廣告?

 

  看過這些廣告,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有相同的感覺,這些女性跟遊戲內容有什麼關聯?電玩廣告一定要做成這樣嗎?這讓我想起過去某些銀行的廣告訴求借錢是高尚的行為、年輕只有一次,要趕快完成夢想等等,銀行業者也是辯稱廣告內容的出發點,絕對沒有惡意,與目前電玩業者的說法如出一轍。

 

  廣告的目的在於透過精密的包裝,把產品推給消費者,消費者看到廣告之後會產生「感覺」,進而採取下一步的消費行為。金融業的廣告,大部分都是以形象廣告為主,透過溫馨的訴求,期望能夠引起消費者的認同感。

 

  像是最近玉山銀行搭配台灣之光王建民的廣告,筆者認為對原本形象就不錯的玉山銀行又加分不少,反過來看過去某些銀行針對小額信貸、現金卡大做廣告,甚至把貸款的行為與實現夢想相互連結,這樣的廣告訴求就有可議之處,有鼓吹借錢過度消費的嫌疑。

 

  再看看熱門的電玩廣告,業主找辣妹拍廣告,微妙的串連起消費者對遊戲與這些辣妹之間的幻想,好奇的想要進入遊戲,看看是否真能找到這些連結。雖然輿論大肆批評這樣的廣告,但是對於遊戲業者來說,的確成功帶動話題及業績,筆者認為最終要回歸產品面對市場的檢驗,否則只是一時話題而已。

 

  廣告及行銷活動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增加企業業績或形象,筆者一直相信產品競爭力,才是最終的決勝點,品質不佳的商品或服務過度包裝的結果,反而會導致企業的災難,雙卡風暴及全球金融海嘯,就是包藏禍心最好的證明。

 

  過去筆者服務於銀行期間,曾規劃預借現金促銷活動,當時內心就充滿了矛盾,因為我很清楚知道,預借現金大部分是經濟弱勢族群,稍一不甚就會陷入負債的泥沼。

 

  因此綜合過去的經驗,以及經由這陣子電玩廣告的風波,筆者體認到,行銷廣告及活動必須不違反人性、道德觀、不挑動人性的貪婪面。若是逾越了這個尺度,終究會引起社會的反噬。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

【2009/04/10 卡優新聞網】http://www.cardu.com.tw
討論     列印     轉寄      收藏
  網友評價: (66.7%)讚  (33.3%)好  (0.0%)普普  (0.0%)待加強  (0.0%)需改進  目前共有9人評價
  您的評價: 讚  好  普普  待加強  需改進 
【熱門好康】
Google
新聞 好康 卡訊
【相關新聞】
| 關於卡優新聞網 | 服務總覽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廣告刊登 | 網路行銷 | 聯絡我們 | 其他聲明 | 網站使用指南 |
威辰資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Starwi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7號7樓 TEL:(02)2591-3300
建議使用IE6.0以上版本瀏覽器,Flash Play 8以上版本,NETSCAPE 及 Firefox 尚不支援         謹慎理財,信用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