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日前公佈會計師查核雙卡成本後的結果,信用卡總成本為17.77%,其中營運成本就佔8.95%。消基會今(14)日再度站出來重申,要求立法院應儘速通過民法205條修正案,將雙卡利率上限調降至12.5%,甚至應該要低於10%。
雙卡利率下修幅度究竟應該為何,目前仍在立法院進行朝野協商,但包括銀行業者、消費者代表、主管機關立場似乎都沒有鬆動,尤其隨著雙卡成本首度被揭露公開後,消基會更是大聲疾呼「馬上修法」。
消基會董事長謝天仁指出,雙卡利率的成本不該將營運成本計算在內,只能將資金成本(1.99%)及風險損失成本(6.83%)納入,所以合理的信用卡利率成本至多是8.82%,現階段交付朝野協商的12.5%已經遠遠高過8.82%,明顯讓卡債族繼續受高利率之苦。
謝天仁認為,過去銀行濫發雙卡,才導致如此高的營運成本比例,現在透過訂定高循環利率,轉嫁給無力承擔的弱勢消費者,根本就是不公不義之事。
但銀行公會提出回應強調,信用卡總成本17.7%,以及現金卡總成本19.9%,其實都遠高於銀行的平均客戶利率水準,去年整體信用卡產業營運利息收入扣除風險損失後,還呈現新台幣16.7億元虧損,可見根本沒有所謂的「暴利」。
雖然查核後的信用卡營運成本8.95%,竟比風險成本還高,但銀行公會指出,除了與香港相近外,都低於韓國、新加坡,因此營運成本部份,國內銀行並沒有特別高的情況。
銀行公會更認為,信用卡需建置國內外商家刷卡設備及系統,並確保可以24小時運作,再加上支付VISA、MASTER清算費用,這些相關費用就佔營運成本八成以上,而且很難再有壓低的空間。
其中行銷、贈品促刷等活動,也是增加營運成本的要素,但銀行公會認為,能提昇服務品質,促進市場差異化競爭,從消費者角度來看,應該反而是件好事。
儘管現在雙卡利率下修已經變成「箭在弦上」的態勢,但銀行公會還是呼籲,調降利率上限與改善營運效率、強化風險控管是兩件不同的事,一旦利率上限下修,會產生地上金融與地下金融分野的問題,對社會可能造成極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