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處對今(98)年全年經濟成長率最新預測為負成長4.25%,再創歷史新低,讓最近一直聽到燕子、鴨子的民眾,不得不開始懷疑,經濟還沒好起來嗎?!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對此的解釋是,從國內生產毛額的數字看起來,第1季應該是經濟谷底,接下來幾季都是緩步回升,但要講到經濟復甦,他認為得等到民國99年。
陳添枝解釋,依據主計處的國內生產毛額資料,第1季是2兆9919億,第2季是3兆21億,第3季是3兆2319億,第4季是3兆3075億。因此要回到近期以來最高的單季國內生產毛額,96年第4季的3兆4402億,也就是經濟要出現「復甦」,就還得等到99年才有機會。但很明顯的是,第1季應該是景氣谷底沒錯,從第2季起,可以脫離谷底。
主計處認為經濟負成長擴大,是因為出口受衝擊程度遠大於預期,但經建會卻認為,經濟負成長擴大,民間投資才是重點。陳添枝解釋,出口創下史上最大衰退幅度,是造成經濟衰退擴大的說法並沒錯,但是重點應該看到投資的衰退。
今年第1季民間投資衰退41%,拉垮經濟成長,陳添枝表示,廠商沒有訂單就不會投資,要看到產能利用率7、8成了,才會加碼投資。不過,不必感到悲觀,因為廠商的投資只是暫時擱置,擱置了太多的投資案,之後總有一天會爆發。
至於爆發的時間,陳添枝認為,今年還有一項時間因素很重要,就是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在98年底落日。也就是說,如果廠商想享有投資5年免稅的租稅優惠,就得在今年年底之前啟動投資,否則,如此優惠的租稅減免,就再也無法享用,因此對廠商而言,是很大的誘因。
陳添枝並指出,這次台灣受創嚴重,最大的問題是在我國出口產品及出口市場,太過集中,商品都是高科技產業,對象也都是這次金融海嘯重災區的歐美。但現在政府已經規畫開拓出口市場,包括:中國大陸、新興市場,並擴大行銷,吸引外商多多來台採購,協助業者分散市場、擴大出口。
同時,為了改善商品過度集中在高科技產品的情形,政府也積極發展六大新興產業,包括:文創、觀光、醫療照護、生物科技、精緻農業、綠能產業等,以調整產業結構,降低ICT產業所占比重,並促進服務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