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處公布4月失業率為5.76%,較3月下降0.05個百分點,失業情勢略見和緩。不過,經過季節調整後的失業率,卻是5.77%,連續13個月上揚,創下調查啟動以來的最高,顯示勞動市場情勢依然嚴峻,尚未產生結構性的改善。但預期5月至8月即將到來的畢業生求職旺季,主計處認為失業率將破6。
4月失業人數達62萬5千人,較3月減少5千人,是自去(97)年5月以來,首次出現下降。主計處分析,失業率趨於和緩的原因,是政府持續推動各項促進就業措施、辦理就業博覽會,以及部分產業景氣已有觸底現象所致,如果沒有政府的促進就業、振興經濟措施,4月的失業率,將高達6.16%。
失業原因當中,「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有35萬人,較3月增加6千人,創下歷史新高,從去年9月開始至今(98)年4月,累計8個月的時間,大幅增加了21萬9千人。
至於就業人數,4月有1,022萬6千人,較去年同期減少16萬9千人,減幅1.63%,這是民國67年調查以來的最大減幅,也是90年11月以來的最大減幅。雖然4月失業人數較去年同期減少,但跟3月相比,卻是增加的,較3月增加了6千人,增幅是0.06%,這是去年11月以來,首次出現增加的現象,這可以說,失業惡化程度趨緩。
不僅失業率居高不下,薪資也大幅衰退。主計處統計今年1到3月,每人每月平均薪資為49,730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0.02%;經常性薪資為35,386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2%,雙雙創下史上最大衰退幅度。
至於實質平均薪資及實質經常性薪資,因為同期間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持平,使得兩者分別減少10.02%及3.2%,也雙雙創下調查以來的同期最大。
受景氣衰退影響,自97年11月開始,名目經常性薪資年增率,已經連續5個月減幅都超過2%,97年11月起至98年3月,名目經常性薪資的減幅,分別為:2.52%、3.41%、4.63%、2.56%、2.39%。
此外,主計處統計受僱員工人數,3月底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人數629萬5千人,較2月減少2萬2千人(0.34%),是自97年9月開始,連續7月就呈現負成長,累計減少了35萬5千人;如果跟去年同期做比較,也是較去年同期減少28萬6千人,減幅是4.34%,也已經連續5個月較去年同月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