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瀕臨7000點關卡前呈現高檔震盪,指數回檔修正整理。而往年面對「五窮六絕」淡季魔咒的電子股,拜大陸家電採購團高調登台之賜,此時卻異軍突起擔綱撐盤角色。
隨著兩岸產業合作日趨熱絡,科技大廠登陸限制陸續鬆綁下,電子類股未來空間可期,重押電子股的科技基金也跟著水漲船高。台股從去(97)年低點反彈幅度已大之下,投資人挑選科技基金時,宜「捨短就長」選擇中長期績效穩健的科技基金佈局。
截至5月底資料顯示,近5年科技基金前十名均有超過5成以上的漲幅,其中台灣工銀2000高科技基金以高達95%績效居冠,另外國泰科技生化、復華數位經濟、統一奔騰基金等均有超過7成的績效。
若以3年前大盤指數6846點到5月底的6890幾乎回到原點,同期間仍有台灣工銀2000高科技、復華數位經濟與德信數位時代基金超過1成的漲幅,這三檔基金也是科技基金獎項的常勝軍,顯示中長期的表現相當穩健。
台灣工銀投信表示,以近20年的資料來看,股市落底後正式啟動的多頭走勢,不論是從1992年到1997年或是2002年到2007年,大多維持5年左右。在5年攀升過程當中,電子族群不論是落底發動或是最後的噴出行情均不曾缺席,以中長期的投資角度來看,科技基金都是佈局台股的首選。此外投資人在挑選科技基金時,宜配合以往多頭行情週期,以3~5年期表現優異的基金做配置。
台灣工銀投信進一步指出,台股這一波上漲過程當中,從4500點正式啟動一路看回不回直奔7000點,期間2500點的波段並沒有多少散戶從中獲利。追究原因,大多是因為抱持短線投資的角度,去預設波段的滿足點,低點不敢進、追高怕回檔等因素造成的。
如果抱持長線投資的角度來看,台股10年來僅見的資金回流、景氣落底、兩岸開放利多加持下,長線的空間不是技術指標過熱與否所能解釋,可能任何時候都是買點。
台灣工銀投信指出,這一波兩岸各產業合作再升級,雙方都清楚其實最為互補的領域就在電子業;以台灣過去幾十年配合國際大廠代工累積的技術、人才、經驗,都剛好彌補中國追趕高新科技領域不足之處。
中國挾龐大市場、廉價勞工、充沛資金幾近跳躍式的發展高新科技,卻仍需台灣完整電子產業鏈的合作,以創造互利雙贏。以兩岸科技產業供需合作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科技產業空間可期,投資人在做中長期理財規劃時,可以增加對科技基金的配置比重。
主要科技基金績效一覽表,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