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今(5)天下午公佈5月底外匯存底餘額為3,126.42億美元,較4月增加79.83億美元,續創歷史新高!台灣外匯存底連續三個月都在3,000億美元之上,世界排名仍維持第四,僅次於中國、日本及俄羅斯。
央行外匯局長林孫源指出,5月底外匯存底增加主因,除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外,還有歐元、英鎊等主要貨幣對美元升值,以該等幣別持有的外匯折成美元後,金額增加;但匯銀主管卻認為,央行為減緩台幣升勢,買進不少外匯,才是推升外匯存底增加的另一關鍵。
根據央行統計,5月份受到國際美元走弱影響,歐元兌美元升值5.02%,英鎊兌美元升值7.82%,日圓兌美元升值2.47%,瑞士法郎兌美元則升值4.4%,加拿大幣兌美元升值7.52%,以這些貨幣持有的外匯折成美元後,金額增加。
另外,依據各國公布的外匯存底統計顯示,除日本及巴西外匯存底較上期減少外,其餘各國的外匯存底均增加。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國,截至今年3月底,外匯存底高達1.9537兆美元,較去年12月增加77億美元;居世界第二的日本,4月底外匯存底9,832億美元,較3月底的9,897億美元,減少65億美元。
俄羅斯外匯存底排名世界第三,5月俄羅斯外匯存底為3538億美元,較4月底的3,386億美元,增加152億美元。印度5月22日公佈外匯存底為2,502億美元,較4月的2,415億美元,增加87億美元。南韓5月底外匯存底2,258億美元,較4月底躍增140億美元。
巴西4月底外匯存底為1,859億美元,較3月底的1,878億美元,減少19億美元。與台灣同為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香港,4月底外匯存底分別為1,730億美元及1,859億美元,分別較3月增加44億美元、42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