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統計5月份海關出進口貿易概況,出口值161.7億美元,創下近6個月以來的新高,進口值130.1億美元,連續第5個月回升,累計今(98)年1至5月,出口總值715.4億美元,年增率負成長35.1%,進口總值577.7億美元,負成長44.3%,累計1至5月,出進口相抵後,貿易出超137.7億美元,較去(97)年同期增加1.1倍。
5月出口金額161.7億美元,創下近6個月以來新高,金額較上月增加13.3億美元,月增率8.9%,出口增加金額以電子產品增加2.3億美元、化學品增加2.1億美元、光學器材增加2億美元最多;與去年同期比較,出口金額減少74.2億美元,年增率負成長31.4%。
財政部認為,減幅已經低於1至4月36%的平均跌幅,也低於去年12月的41.9%跌幅,顯示出口減幅已經逐漸縮小當中,出口有漸趨好轉的現象。
觀察前十大出口貨品,比上月增加,但與去年同期相比,還是負成長,但減幅已有改善。占出口總值27.9%的電子產品,減幅已由今年1月的-45.3%,大幅縮小至5月的-18.6%;占出口總值4.5%的資訊與通信產品,減幅由今年1月的-23.1%,縮小至5月的-5.3%。
我國出口減幅得以止穩甚至縮小,財政部認為是受惠於中國大陸的振興經濟計畫,我國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出口的前五大貨品中,電子產品22.8億,連續5個月增加,是去年11月以來的最高;光學器材9.9億,也是去年11月以來的新高;化學品7.2億,是去年9月以來的新高;塑膠製品6.6億,是去年9月以來的次高;電機產品2.6億,是去年11月以來的次高。
5月份的進口金額是130.1億美元,連續第5個月回升,金額較上月增加3億美元,月增率2.3%,但較去年同期減少83.6億美元,年增率負成長39.1%。在進口貿易結構的部分,5月資本設備進口16.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7.8%,主要是因為機械及部分生產半導體晶圓的相關設備進口減少所致;農工原料101.8億美元,減少41.2%;消費品11.6億美元,減少15.3%。
財政部指出,由於中國家電下鄉政策,逐漸產生成效,補助品項及試點範圍擴大,向我國採購的電子產品、光學器材、資訊及通信產品、塑膠製品、化學品等也跟著增加,這是今年以來,我國對中國大陸及香港的出口,增加最多的原因。
同時,我國對東協六國的出口24.3億美元,也達半年來的新高,且呈逐月增加的趨勢。不過,歐美日等終端市場需求還是疲弱不振,我國對歐美日出口要恢復到金融海嘯前的水準,還有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