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者因應暑假旅遊旺季來臨,大打國外旅遊促銷戰,加上亞洲低價航空業者搶攻國內市場,讓旅遊市場掀起一波「殺很大」的白熱化競爭。而近年來盛行的自助旅行,即成為旅遊業者爭取的目標,不過想當個拎起背包隨即上路的背包客,還是得有錢又有閒,因此關鍵就在如何規劃每年的旅遊基金。
一般來說,背包旅行免不了先從走馬看花式的採線團,找尋值得進一步探訪的地區;因此可能需要事先準備一筆金額較少、期間較短的採線費用,尋訪幾個地點過後,再擇定一次期間較長的深度旅遊。
台灣工銀投信表示,由於這種旅遊基金的規劃有長短期的不同,背包客不妨以兩筆定時定額來做每年的旅遊基金規劃。以最小額度的三千元做定時定額為例,假設先為第一筆定時定額設定20%的停利點;一年過後投入的本金為三萬六千,此時如果剛好到達停利點,結算下來就有43,200旅遊基金,這筆旅遊基金可以當成該年的採線之旅費用。
另外一筆定時定額的規劃期,則可以拉長到三年左右,一樣設定2~3成的停利點,扣款期間如果基金獲利到達停利點,可以先行全部贖回,將獲利了結的舊錢滾入新錢,再做第二回合兩倍的定時定額投資。三年之後本金已達108,000,如果有兩次到達停利,就為自己累積多出3~5萬的旅遊基金。
台灣工銀投信並指出,在選擇定時定額的基金時,以波動度較高的股票型基金為主;而停利點的設定來說,即便以去(97)年跌幅相當大的下半年開始扣款,今(98)年台股指數也曾高過象徵定期定額一年成本的年線2~3成左右,所以設定20~30%的停利點相當合理。另外股市的循環大約在3~5年之間,這樣的期間也剛好適合籌備為期較長且費用較高的深度旅行。
台灣工銀投信進一步表示,當然只要是投資不論單筆或是定時定額均有一定的風險,但就如同背包客在規劃自助旅行時,需要做更多的準備一樣;基金投資如果能把持長期投資的觀念和嚴格執行停利的投資紀律,還是可以將基金投資做更好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