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Exchange Traded Fund,指數股票型基金)由於具有低成本與高透明度,這幾年已成為國際資市場中最夯的新商品,有越來越多法人使用ETF建構投資組合。證交所為提高ETF交易比重,除開放編製指數鼓勵本地投信公司開發ETF新商品外,也積極接洽國外交易所引進境外ETF互掛。
第一檔境外ETF預計由香港交易所打前鋒,預計七月底即可來台掛牌,同時台灣50指數也將進入香港市場互掛,為兩地證券市場合作寫下新里程碑。
證交所董事長薛琦今(9)日表示,台灣ETF市場自第一檔2003年台灣50指數ETF發行以來,短短數年間呈現倍數成長,目前證交所共有11檔ETF上市交易。截至今(98)年6月底,總資產規模達662億元,但佔台股交易量仍不到1%。相較於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CBOE)交易量有三分之一來自ETF衍生性商品交易,香港ETF交易量約佔5%,台灣ETF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未來證交所將持續發展ETF市場,包括推動與海外市場ETF相互掛牌,開發新型ETF等。一旦與更多市場簽署金融監理備忘錄(MOU),台灣便可快速引入更多境外ETF。
據指出,截至今年5月底,全球共計發行1,660檔ETF,總資產高達7,752億美元。相較於全球共同基金於2008年資金淨流出1,120億美元,ETF卻有資金淨流入2,680億美元,其高成長趨勢吸引了眾多投資人,帶動產品普及與創新。有越來越多ETF以跨境上市方式開拓新市場,透過追蹤不同標的,ETF已成為一種多功能的新資產類別,日益受投資者青睞。
證交所副總經理林火燈也表示,台灣發展籌資中心及亞太交易中心,近來已見初步成果。在發展籌資中心方面,台灣連續兩年吸引超過30家公司新上市,即使歷經全球金融風暴,2008年IPO家數成長率仍超越世界主要證券市場。今年以來,已有2家海外台商回台第二上市,17家海外台商申請輔導第一上市,目前證交所更積極與美國、日本公司接觸。
在發展交易中心方面,台股外資持股及交易比重逐年提升,持續改革的市場制度,也獲國際指數編製機構正面肯定,紛將台灣列入已開發市場觀察名單,愈趨多元化發展的商品,正可配合國人海外回流資金投資需求。
近來兩岸關係和緩,經貿合作日益緊密,未來充沛的民間資金將可為台灣資本市場提供最大成長動能,享譽全球的高科技產業,正可作為台灣證券市場特色及發展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