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七月大考剛過,其中最重要的國中基測及大學入學考試剛剛結束,數十萬考生父母除了要擔心子女攸關入學的考試成績外,還要籌備下個階段的教育基金。
儘管目前大學生間已有打工賺學費的風氣,但大多數學生仍仰賴父母供給學雜費及生活費。因此每到暑假過後,不論高中、大學甚至研究所的教育基金,就成為父母親頭痛的問題。
以台灣一般家庭為例,可能從結婚後就開始背負每月的房貸,一旦有了小孩之後壓力更大,加上夫妻兩人的薪資尚在成長期,可能剛好應付生活開銷跟每一階段的教養費。而考量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平均需要3年的教育基金,台灣工銀投信建議,子女教育基金規劃大致上,可以提早三年準備。
以7歲入學的小朋友來說,父母可以在當他10歲左右,開始將部份收入規劃子女教育基金。扣除剩下三年的小學費用外,開始籌備國中的教育基金;而當他國中入學後,就可以開始存小孩的高中教育基金。
台灣工銀投信進一步表示,由於提早了三年規劃教育基金,投資期間拉長後,可以選擇相對高風險高報酬的股票型基金,其中又以用定時定額投資新興市場或是台股基金為佳。
尤其父母在規劃教育基金時,特別需要了解定時定額的原理。定時定額是以每月的定期投資,將平均投資成本攤平;等待景氣大好的時候,股市通常會在一片樂觀的期待下,大漲超過你的平均投資成本甚多;此時,就是定期定額停利豐收的時候。
高波動的台股基金或是新興市場基金,在景氣大好的時候,上漲超過平均成本的幅度越大,到達設定停利目標的機率也就越高。但是切記,景氣跟股市本身就是具有不斷高低起伏的循環,所以適時的停利是相當關鍵的。
台灣工銀投信提醒,台灣少子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加上學費逐年調漲,教育基金提早規劃得當,可以提供下一代在學習環境上更多的選擇。想要讓孩子未來的競爭贏在起跑點上,父母在教育基金的規劃上,也必須提早三年用定時定額做準備,讓孩子的教育基金也更早起跑、跑得更有效率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