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暑期畢業生求職潮的影響,6月份失業率逼近6%的大關。主計處22日發布今(98)年6月失業率,達到5.94%,創下民國67年調查啟始以來的新高,也是連續11個月上揚;經季節調整後的失業率,達5.91%,同樣創下歷史單月新高,顯然失業率上升的原因,除了畢業生求職潮之外,還有景氣陰霾尚未過去。
主計處統計,6月失業率5.94%,較5月上升0.12個百分點,經季調後的失業率5.91%,也較5月上升0.07個百分點,但上升幅度已經趨緩,也連續4個月的升幅低於0.1個百分點;就業人數1024.4萬人,較5月微幅增加0.03%,連續3個月增加,顯示勞動市場雖然嚴峻,但已有轉趨穩定的徵兆。
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黃建中表示,受部分畢業生投入勞動市場的影響,失業人數64.7萬人,創下史上新高,較5月增加1.4萬人,其中初次尋職者增加1.2萬人;而「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有35.5萬人,也是創下有史以來的新高,連續10個月增加,總計增加了22.4萬人。
不過,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的失業率增幅,已經連續6個月趨緩,且是近10個月的最低;加上季調後的失業率上升幅度也是趨緩,且連續4個月的升幅,都小於0.1個百分點。因此,主計處認為,勞動市場雖然嚴峻,但已經出現轉趨穩定的徵兆。
失業率雖然還在上升,但就業狀況則是改善的,除了就業人數連續3個月增加之外,6月勞動參與率57.79%,連續2個月上升;加班工時增加也是一個好現象,5月加班工時較4月增加0.7小時,連續4個月正成長。黃建中解釋,不景氣開始改善時,企業主可能不會增加受僱員工,但是會先增加工時,也就是加班工時會增加的主因。
統計上半年平均失業率為5.73%,較去(97)年同期還高了1.86個百分點,失業人數為62萬3千人,較去年同期增加20萬5千人,其中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增加20萬4千人,因季節性或臨時性工作結束而失業者,增加1萬3千人,初次尋職的失業者,增加1萬2千人,對原有工作不滿而失業者,則減少1萬8千人,可以看出,在工作不好找的現在,就算對工作不滿,還是會願意忍下來、撐下去。
至於平均薪資,每下愈況,減幅創新高。統計1至5月平均薪資為45,692萬,較去年同期減少7.36%,經常性薪資為35,544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95%,均創下史上最大減幅;受同期間消費者物價指數下跌0.12%影響,實質平均薪資及實質經常性薪資,分別減少7.25%及2.84%,也是創下有史以來最大的減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