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金管會調降保單預定利率的影響,從八月份開始,民眾購買保險的費用,將可能面臨調漲,導致近來形成一股「保單搶購潮」。但保險業者強調,保單屬於長期契約,民眾購買前應先檢視需求及財務能力,再決定是否在調漲前購買適合的商品,千萬不要盲目搶買。
去(97)年下半年起,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全世界許多國家接連降息,讓市場利率急速下滑後,為考量市場利率走勢及責任準備金提存的穩健性,金管會從八月份起,調降部分負債存續期間的新台幣保單及美元外幣保單新契約責任準備金利率。
保險業者指出,責任準備金利率與保費成反向,當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保單保費自然會出現調漲反應,不過這次漲價的保單非全面性,長天期新保單所受影響較大,而投資型保單較不受影響。
因此以目前市面上的保險商品來看,可能漲價的險種包括定期壽險、重大疾病終身壽險、還本型健康險、防癌終身險、終身壽險、養老險、增額終身壽險等,各家公司漲幅可能有所不同,須視年齡、年期、性別等因素而定,但大約在10%~30%之間。
保險業者表示,在加購任何保單之前,都應先檢視現有保障內容,評估既有保障有無缺少或不足之處,避免盲目搶便宜,反而可能買到不符合自身需求的商品。另外,自身財務能力也是評估項目之一,這些都是購買保險的重要原則。
至於在購買保單後,如果仍發現有不妥之處,保險業者也強調,民眾可以多利用十天的契撤期,無條件反悔,保險公司會依法把已扣款的保費退還給要保人,來保障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