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全球金融海嘯的美國,在走過經濟黑暗谷底,金融、房市等問題陸續獲得改善後,媒體的焦點開始轉向商業不動產。根據Bloomberg統計,今(2009)年七月份FTSE E/N美國不動產指數上漲10.1%,表現甚至優於S&P500指數的7.4%。
寶來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賴盈良表示,分析師在財報公佈前調升高盛評等,金融類股沉悶多時後大漲,以金融股為主的S&P500指數衝破1000點,促使REITs空單大量回補,7月份更從下跌一成轉為強力上漲。
事實上,美國REITs連續十一週呈現小幅流入,顯示REITs市況已明顯改善。以長線而言,目前正是REITs逢低布局的好機會,因金融系統性風險已降低,先前受創的風險性資產將再起。
賴盈良表示,看REITs市場可從三個面向分析:商業不動產、房市及金融類股走勢。之前商業不動產違約率節節升高,預估可能到達歷史相當罕見的7%。因此,擁有商業不動產最多的區域銀行,預估壞帳率也達最高。在金融、房市等問題陸續獲得改善後,媒體的焦點轉向商業不動產。
同時,直接不動產(direct property)也往往落後於景氣循環,因為租金要等續約時(租約期多為3-10年)才會反應市況而下調,因此即便景氣轉好,租金持續下滑仍屢見不鮮。
不過,考量美國救房市是先救「債」市(公債、MBS)、然後等「量」起,最後才是「價」;因此商業不動產也需從「債」(CMBS,商業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先看有無起色,「量」和「價」才會有機會隨後改善。
然而,CMBX價格指數近期已創下新高,顯示商業不動產「債」轉好,歸究原因有二:第一點是CMBS收益高,想要提高收益的投資人對3%的公債利率已不滿足,在風險偏好增加的情況下,先買進投資級公司債,之後漸漸買入垃圾等級債券,投資級公司債和政府公債的利差3%左右;而AAA等級CMBS利差卻超過5%之多。因此,雖然違約率有增高可能,但考量利差仍大,還是有投資人逢低買進CMBS。
第二點是TALF(短期資產擔保證券貸款機制)計畫生效,因為已有投資人向Fed借錢準備購買舊有的CMBS,所以買家已經出爐;而新的CMBS市場在沉寂許久後,已有DDR(購物商場型REIT)計畫發行,所以賣家也已就位。銀行在商業不動產曝險部位已大,不想再借錢。如果CMBS市場能再度活絡,商業不動產業者在融資到期前,將還有CMBS的管道可供籌資,也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求助無門。
美國各項房市數據從今年7月開始傳出佳音,尤其是眾所矚目的價格指數。FHFA(優質房貸戶)房價指數已連月上揚,連有次貸戶的Case-Shiller指數,在最新出爐的五月指數也首次翻正,投資人對商業不動產前景不再悲觀,因此美國REITs相對受青睞。
英國REITs也是,績效落後很久,房價也早在二、三個月前就轉正,但是投資人一直到近期才開始因為「房市」題材,買進英國REITs。
不過,REITs因是上市不動產(listed property),所有預期皆已反應於股價之上。如果商業不動產抵押證券「債」持續改善,量只要稍見回升,股價就有進一步向上的動能。
但如果這些「好現象」短期未能持續,REITs短期回檔的可能將會擴大。長期而言,因金融系統性風險已降低,仍是逢低布局的好機會,先前受創的風險性資產將會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