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今(98)年7月1日正式開放192項陸資來台,這是去(97)年底開始,兩岸連續開放人流、物流直通後,進一步正式打開陸資對流關卡。根據調查結果發現,過半數台灣企業有意願與陸資合作,其中又以金融業最積極。
為瞭解台灣企業對於陸資開放的態度,《遠見雜誌》8月中針對台灣上市、櫃公司進行一項「2009年陸資來台投資調查」。調查顯示有52.8%台灣企業願與陸資合作,但也希望政府能建立更明確的相關規則。
同一時間,《遠見雜誌》也和大陸《第一財經日報》合作,針對大陸具規模的上市企業進行「來台投資意願調查」。調查結果也發現,高達63.2%的大陸企業有意願來台投資。
國民黨政府上台一年多就讓陸資上路,對於這樣的速度,40.5%台灣企業表示滿意,但也有高達37.1%未表示意見,可能是問題敏感不願表態。但若以行業別交叉分析來看,台灣服務業看中陸客來台消費商機最為明顯。金融業(66.7%)和服務業(50%)滿意度都超過五成。顯示金融業因為先前限制最大,也最殷切期待開放。
針對陸資來台政府須加強配套措施,問卷結果依序為防止陸資炒作市場67.9%、貨幣清算機制55.9%、陸資認定標準50.8%、智慧財產權保障45.2%等,顯示企業希望政府能有更多的防範措施,並且清楚制定遊戲規則細節,讓兩岸企業合作時能運作順暢。
至於台灣最有投資價值的產業,上市櫃企業認為依序是電腦與電子產品製造業的63.9%、金融投資服務業的61.2%、觀光旅遊業40.8%、生物科技35.5%等。
有趣的是,這些被台灣企業認為最有投資價值的項目,都未列在首波開放名單。而原先台灣人最擔心被炒作的房地產,企業則認為最不具投資價值,和市場話題的熱度,呈現明顯反差。
同樣是投資產業別,被問及「陸資來台最能帶動哪些產業」時,順序則出現變動。台灣企業最看好觀光旅遊業73.6%、其次是金融投資服務業65.2%、電腦與電子產品製造業38.8%等。
陸資合作可能採取的模式,依序是結合產業鏈88.6%、技術合作72.8%、交叉持股42.4%、購併28.5%、陸資單方入股15.8%。前兩名的「結合產業鏈」、「技術合作」反映出兩岸企業合作的現實,現在陸資登台,只是讓產業鏈更加緊密無障礙,而「台灣要大陸市場、大陸要台灣技術」的合作模式,也將更明朗化。
針對大陸具規模的上市企業調查結果,也發現高達63.2%的大陸企業有意願來台投資。而陸資赴台,台灣政府必須加強配套措施,依序是貨幣清算機制69.7%、加速審查流程67.1%、增加陸資來台投資項目60.5%、陸資認定標準40.8%、陸企員工生活配套27.6%,顯示部分陸資已經開始關心赴台的細節議題,其中有近三成企業關心駐台人員生活配套,台灣對於大陸人士來台的便利性有需要再放寬。
而在陸資企業眼中,最有投資價值的台灣產業則依序是觀光旅遊業31.6%、百貨零售23.7%、金融投資服務業21.1%、電腦與電子產品製造業21.1%、倉儲運輸18.4%、生物科技15.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