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在歷經卡債風暴、金融海嘯及消費券的衝擊下,今(98)年市場一直萎靡不振,直到六月才露出曙光,而七月的簽帳金額也現平穩,雖比六月大減190億元,但與去(97)年相比僅小幅衰退0.7%,顯示信用卡市場逐漸走出谷底。
根據金管會公佈的七月份信用卡揭露資料顯示,整體信用卡流通量有3,167萬張卡,比起六月減少19萬張,但下降幅度略為緩和。尤其有效卡僅比上月減少2,054張,是去年11月以來減幅最少的一個月,因此使得有效卡率一舉推出0.35個百分點,來到58.85%,再次刷新歷史記錄。
在整體發卡量方面,七月發出245,822卡,比上月略為成長,但仍屬低檔。顯示主要發卡銀行信心不足,也使得合作金庫以5,974卡的新卡量,擠進當月發卡前十強。而停卡數降到44萬張,使得淨發卡數(發卡數減停卡數)回升至負的19萬多張。
中國信託七月新發卡48,010張,以連七霸之姿,再次奪下發卡王寶座,而美商花旗以31,737張新卡保持第二名,這兩家銀行新卡量都比上月增加。第三名則是由原十名外快速竄升的第一銀行,由於UUOne悠遊聯名卡頗具特色,發卡量激增,使得一銀當月發卡量突破2萬張(20,432卡),也創下該行單月發卡次高紀錄。
雖然台新又再落後一名,當月發卡排名第四,但仍維持2萬張以上(20,079卡)的發卡水準,停卡數為22,009張,使得淨發卡數小負1,930張,表現尚稱穩定,不過卻也終結淨發卡數連2個月的正數。而第五名之後則呈現伯仲的競爭態勢,台北富邦(16,629張)、玉山銀行(16,337張)、國泰世華(16,082張)全在1.6萬以上,且相差不到600張卡。
七月的停卡數降至44萬張,卡友剪卡狀況較為緩和,聯邦銀行、台北富邦、中國信託都有5.5萬張以上的停卡,分別是58,788張、55,792張、55,663張。其中聯邦銀行從今年2月起停卡數量大增,與銀行內部進行卡量瘦身有關。
簽帳金額代表信用卡市場交易量,也表示銀行的獲利能力,而今年前五個月的月刷卡金額都在千億上下,直到六月才因報稅和端午連假的因素,突破困境達到1,371億,七月雖減少了190億元,但與去年七月相比,僅小幅減少8.7億元,年增率為負0.7%,卻是自去年8月這一年來的次高金額,顯示信用卡市場已逐漸擺脫陰霾、走出谷底。
其中,居信用卡龍頭地位的中國信託,簽帳金額有212億元,市佔率達17.94%;花旗銀行在「天天花旗日」的促刷成效下,以134億元超過國泰世華的127億元,奪下七月的第二名;國泰世華落居第三。其餘銀行刷卡量皆未能突破百億。
循環信用餘額比上月再減少了40億元,來到2,227億元,比去年同月少了451億元,年增率為負16.85%。而花旗銀行以456億持續稱王,市佔率20.50%
;中國信託為229億元,市佔率10.28%;玉山銀仍為180億元,市佔率突破8%(8.06%);國泰世華(173億元,市佔率7.79%);第五為荷蘭銀行的148億元(市佔率6.63%)
預借現金也比上月減少2.6億元,有30.8億元。中國信託降至8.1億(市佔率26.37%),而花旗僅追在後為7.7億(市佔率25.13%)
隨著國際景氣的觸底回溫,國內的信用卡市場也呈現穩定,但是否能反彈向上,目前還言之過早,主要還是需要消費力的支撐,以及銀行自身對市場的信心度。不過八月的風災和H1N1新流感的蔓延,都將對市場投下震撼彈,有可能改變卡友購物行為,後市影響頗值得觀察。
七月份信用卡發卡前十名,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