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的陰霾逐漸遠離,景氣復甦有望,使得銀行的財富管理業務再次活躍起來,更鎖定金字塔頂端的有錢人,推出「私人銀行」的服務,而投資標的也不再限於股市、房地產投資,甚至引進藝術品的理財模式,讓投資的範圍更為多元化。
渣打銀行今(7)日宣佈將針對資產破百萬美元的台灣新富階級,推出「渣打私人銀行」。對於台灣市場,渣打很有信心的表示,未來3~4年間,在台灣的管理資產,將會成長1倍以上,成為最好的境內私人銀行。
根據Gap Gemini Survey(2008)調查顯示,全球900多萬的高資產客戶群,有三分之一強(33.7%)定居於亞洲、非洲與中東地區。儘管全球歷經金融風暴,亞太地區可投資資產規模或是人數,仍可望持續成長,預估未來平均成長率將達到12.8%,而歐洲則僅為5.5%,不到亞洲的一半。
亞洲的地區在2007年的高資產總額成長率排名中,台灣位列前三名。第一、二名是近年迅速崛起的金磚四國,印度及中國,而第三名就是台灣,顯示發展潛力十足。
渣打私人銀行業務部總經理溫明芬分析,央行所公佈台灣2009年第二季的金融帳上,出現46.5億美元的淨流入,這是1985年來首見的狀況。且現在兩岸氛圍緩和,加上遺贈稅的調降,這些因素加總起來,台灣私人銀行前景看好,預期台灣境內高資產客戶的需求,將更勝於以往。
溫明芬進一步指出,未來將先從既有的客戶群做起,提供一套完整的顧客服務。服務內容從基本的理財,到房地產投資,甚至引入畫作名品的投資模式,並請專家給予客戶最正確的有效資訊。
渣打私人銀行環球總裁費乃威(Peter Flavel)則表示,目前台灣地區私人銀行是由境內拔擢20位菁英組成團隊,並就近從亞洲其它地區引進人才,而未來一年內全球也將再增員100位。
溫明芬認為,雖然渣打私人銀行起步較其它銀行晚,但隨著台灣資金回流,亞洲高資產總額成長率看漲,現在正是最適切的發展時間點。來的早不一定最好,來的晚也不一定是最差,對於未來在台灣的發展,深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