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及都市的發展,往往與當地的交通有著密切的關係,放眼望去國際間的先進城市,大多位於國際運輸的樞紐位置。根據萬事達組織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在27個調查的城市之中,台北去(2008)年在國際航空客運量上排名第七,貨運量則名列第六。專家評估,未來中國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城市的網絡效益,將會持續影響台灣的經濟成長。
萬事達卡國際組織今(28)日公布「亞太、中東暨非洲地區網絡城市」調查報告,研究報告針對國際民用航空組織提供的航空「客運量」和「貨運量」此兩項數據,來分析亞太、中東暨非洲地區網絡間的緊密程度。
報告指出,航空客運量的前三名分別是香港(4,720萬人次)、杜拜(3,660萬人次)和新加坡(3,630萬人次), 緊接在後的是東京(3,470萬人次)、首爾(3,150萬人次)、曼谷(3,010萬人次)和台北(2,190萬人次)。
航空貨運量的前三名,則為香港(360萬噸)、首爾(240萬噸)和東京(210萬噸);上海(190萬噸)和新加坡(190萬噸)並列第四,杜拜(170萬噸)和台北(150萬噸)分別排名第五和第六。
台北被列為東北亞重要的網絡城市之一,主要是與東京、香港、曼谷緊密連結。2008年國際航空客運量名列第七,成長率為12.6%,而貨運量則排名第六,成長率則是6.7%。反觀東京,雖然其航空客運量與貨運量分列第四與第三,但在貨運量上卻呈現負成長(-0.02%)。
以中國地區來看,香港、北京、上海三個主要運輸城市,無論在國際航空客運量或貨運量上,皆呈現明顯的正成長。香港的航空客運量成長率為12.6%、北京為成長率為22.2%,而上海成長率則為17.8%。
在貨運量方面,香港成長率為6.7%,且在噸數上遙遙領先全區域內排名第二的首爾,總噸數是首爾的1.5倍;此外,上海與北京也分別成長17.7%及20.2%。在中國海外旅遊和商務投資皆快速成長的情況下,幾乎所有榜上有名的中國網絡城市,都和鄰近亞太各國的網絡城市緊緊相連。
萬事達卡國際組織亞太區首席經濟顧問王月魂指出,城市之間網絡的持續擴張,以及相互影響成為現今全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性,網絡中的任一城市,其經濟成長和商業發展,都可以刺激其它城市的經濟活動。
王月魂認為,未來亞太、中東及非洲地區各主要城市所形成的緊密網絡,預期將加速該地區經濟的復甦。若以2010年及2011年來說,中國和印度兩大經濟體的預估實質國民生產毛額,將分別超過10%和7%,其雄厚經濟實力的連帶效應,可望刺激並促進該地區其他國家的經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