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紅保單的險種,最早是由中國人壽的「迎向陽光」保單,開始進入台灣壽險市場。時至今日,已有多家壽險公司推出分紅保單的險種,而目前分紅保單的紅利發放方式,大都是以美式分紅為主,只有英商保誠人壽有銷售英式分紅保單。
什麼是美式?什麼又是英式?一般投保人常常是一頭霧水,直呼霧煞煞。其實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只在於紅利發放方式。基本上,美式分紅保單提供四種紅利發放方式,分別是現金發放、儲存生息、抵繳保費和購買增額繳清保險等。而英式分紅卻只有一種,即是將所分紅利直接再購買保險。換言之,即是將所得紅利直接用來增加保額,因此,英式分紅具有長期保額增值的效果。
保誠人壽指出,之所以會提出英式分紅保單,是因國人平均保額一直偏低,主要的保險行為,還是以儲蓄為訴求。一旦被保險人事故產生,由於保額偏低,會有所獲得的理賠金,不足以支付未來基本支出的情形發生,因此才會有將紅利全部加購保額的發想。
雖然英式分紅讓保單價值因時間複利效果,保額變得越來越大。但是美式分紅保單分配紅利用途較多元,對保戶而言選擇性也較多,而且在美式分紅的四種紅利發放中的增額繳清保險,其實與英式分紅保單功能相類似。依目前我國稅法,保險金給付、紅利、解約金均免課稅,不像英國一樣需課稅。因此,保戶能以較符合本身投保習慣,來選擇紅利發放方式。
其實,各家壽險公司所提出的分紅保單,主要是讓保戶可參與公司經營績效,而獲得紅利分發。所以不論是美式分紅或是英式分紅,投保人應先考慮其保險公司的營用績效為何,公司的營用績效才是取決保戶的分紅多寡,不論壽險公司規劃再完善的紅利發放規定,若公司沒賺錢,實際上也不會有多餘的紅利分給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