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在中秋節前夕(10/2),出現「秋節變盤」,大跌133點,收7411點。法人表示,台股後勢須觀察外資動向,短線可能有回測季線7060點的壓力,但這只是技術面的修正,整體多頭趨勢仍未改變。
本周收盤指數為7411.88點,週線雖然收紅,但市場最關心的仍是外資動向,外資在9月大舉買超1420億元之後,本周前4個交易日中有3個交易日單日大買逾百億元,但周五突然轉向大賣131.25億元,也為台股面臨壓力埋下隱憂。
富蘭克林華美投信第一富基金經理人諶言分析,由於8、9月部分利多題材已持續發酵,短線上漲幅已大,觀察這波強勢股表現,近期已陸續出現輪動、漲勢放緩的跡象,加上台股在10月季報公布前後,不確定因素增多,台股整理壓力可能增高。
諶言解釋,9月以來台股漲勢主要是由中小型股所帶動,反觀權值股,9月以來漲幅相對有限。故一旦台股開始出現回檔壓力,中小型股回檔壓力相對較大,權值股修正壓力反而相對較輕,也正因為中小型股所佔大盤權值有限,故未來台股即使拉回,修正幅度也應有限。
由於並非看空整體後市,選股不選市更為重要,諶言表示,從美國ISM製造業指數成長力道來看,電子業旺季高峰已經出現,在半導體產業方面,7月半導體類股的股價淨值比已經翻紅,且超過1,訂單和出貨金額也大幅成長;8月股價淨值比亦維持在1以上,產業後市長期看多。此外,iPhone在中國大陸銷售狀況傳出缺貨消息,故半導體、IC等相關族群仍是布局重點。
雖然半導體、IC相關產業長線看多,不過,諶言也指出,目前電子旺季高峰已經出現,但年底聖誕節旺季效應仍不明顯,投資人在佈局上,仍應以10月底Win7上市後的效應、可望受惠中國大陸十一長假效應的消費相關類股,以及年底江陳會談的成果,做為布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