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今(5)天下午公布9月底外匯存底為3,322.39億美元,較上月增加68.22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中央銀行外匯局長林孫源親自出面指出,9月外匯存底增加主要因素有二:首先,歐元、日圓等主要貨幣對美元升值,以該等幣別持有的外匯折成美元後,金額增加。第二,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
央行也公佈各主要國家外匯存底數據,受到海外資金大幅匯入亞洲新興市場影響,台灣外匯存底3,322.39億美元,排名世界第四,次於中國、日本及俄羅斯。
央行指出,每季公佈一次的中國外匯存底,仍舊排名世界第一,截至今年6月底,外匯存底餘額達2.1316兆美元,較3月底的1.9537兆美元,增加1,779億美元。
居世界第二的日本,8月底外匯存底為9,957億美元,較7月底的9,919億美元,增加38億美元。
排名世界第三的俄羅斯,受惠於原油價格上漲,8月外匯存底為3,675億美元,較7月底3,523億美元增加152億美元,與我國的差距也逐漸拉開。
排名緊追我國的印度,9月25日公布的外匯存底為2,635億美元,較8月的2,605億美元,增加30億美元。
另外,和我國同為亞洲四小龍的南韓,8月底外匯存底2,409億美元,較7月底的2,365億美元,增加44億美元,新加坡、香港,8月底外匯存底,分別為1,766億美元、2,182億美元,較7月分別增加15億美元、87億美元。
金磚四國之一的巴西,8月底外匯存底為2,059億美元,較7月底的2,009億美元,增加50億美元。
銀行主管表示,9月以來,因外資匯入,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從8月底的32.923元,升值到至9月底的32.2元。央行為避免台幣升值過頭,盤中買進美元壓抑台幣升幅,也是墊高9月外匯存底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