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日前承諾「目前」暫不加稅,日後若經濟狀況回溫,再考慮要不要加稅;衛生署長接受電視專訪則提出健保費率一定調整,並且會「劫富濟貧」,提出一套大家都可接受的健保費率改善方案。觀察政府這些說詞,其實都在包裝「調漲」的目的,讓社會大眾認為調漲稅收或費率是合理的,把反彈的意見降到最低。
極富與極貧是社會的兩端,最多人口的族群還是中產階級,衛生署長所提新健保費率會做到「劫富濟貧」,那中產階級該怎麼辦呢?從富人身上又可多挖出多少健保費呢?
台灣長期以來的不公平現象,就是中產階級該繳給政府的錢,一毛都少不了,有錢人卻有各種方式可以合法的避稅,甚至是逃漏稅。
筆者認為未來新的健保政策,要從富人身上多收的錢,應該還是少數,最終承擔健保費率漲價的,還是廣大的中產階級。為什麼呢?以目前健保的財務缺口,以及窮人、富人所占的比例來看,就算富人的健保費率調漲百分百有意義嗎?能填起健保龐大的財務缺口嗎?
日前又傳出房屋稅、地價稅,也即將調漲的消息,這叫中產階級情何以堪!台灣薪資水準持續退步中,若貿然增加這些稅收及健保等費率,只會讓廣大中產階級的生活更難過。
況且台灣很多費用及稅收的收取,都是用薪資級距來做依據,真正有錢人的所得會是薪資嗎?如果真要加稅及調漲健保費,也請政府部門務必一併改革目前採用薪資級距的方式。
國家財政困難時,加稅是最直接的辦法,但是如何讓人民心服口服?以健保費為例,各縣市政府所積欠的健保費還了嗎?如果縣市政府都可以積欠健保費,憑什麼要從人民身上漲健保費?
再來看看房屋稅、地價稅,如果真要劫富濟貧,那麼可以先從豪宅調漲,再來調整一般民眾的房屋稅,問題是政府會這樣做嗎?
很多人都提到M型社會,按照目前的情勢發展下去,L型社會應該就快要出現了,也就是社會上只剩下L左邊的一群富人,其餘都是一群窮人,別說這情況不可能發生,按照目前的薪資水準及政府政策,若干年後或許就會成真了。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