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紅利積點兌換贈品和現金回饋,向來是銀行用來衝高發卡量以及鞏固客群的手段之一。通常消費者在商家使用信用卡消費之前,商家需事先與銀行簽約,並付給刷卡銀行一定比例的手續費,所以銀行業者就將此部分的手續費金額,回饋給消費者,因而才會有紅利積點或現金回饋的產生。
基本上無論消費者選擇兌換贈品或是現金回饋,對銀行來說成本均相去不遠,據悉,銀行回饋的紅利比例計算,是以刷卡手續費的收入,扣除銀行的成本來計,所以持卡人可獲得的回饋約在仟分之五左右。換言之,如果是以20元兌換一點紅利計算,成本1000元的商品,至少要有10000點紅利積點才能換得到。而現金回饋金的提撥金,大約也在仟分之三左右,雖然各家銀行現金回饋標準未一,但基本上也在上述範疇之內。
現今銀行大多會以精緻多樣的紅利兌換贈品來吸引消費者,而較細心一點的消費者會發現,不同家銀行的紅利兌換商品中,多少都會有同樣的商品,但各銀行所要求的兌換點數不盡相同,有些銀行所要求的點數就是多那麼一些,例如同樣是HELLO KITTY烤麵包機,台新銀行需要9600點,而聯邦銀行就要11000點。原因是出自於銀行在紅利商品的選擇,是以郵購中心的商品為主,且多是大宗採買,但因進貨數量、輸入廠商對象等不同,都會將影響商品價格。
除了在兌換商品各家銀行點數不一之外,也有許多持卡者表示,雖然紅利點數已經累計到一定的數額,但是一直沒有找到中意的兌換紅利商品,要不然就是點數額不足以兌換。因此,一直沒有去兌換到最後點數過期相當可惜。
其實在兌換紅利商品時,消費者可以等待最佳時機再進行,有銀行業者就建議,可多利用銀行針對特定商品舉辦的促銷期間兌換,此時各樣商品所需的兌換點數都會較低,對持卡者來說也相對較划算。消費者若是使用沒有期限限制的紅利積點累積,一時間又沒有喜歡的商品,不妨等到累積點數較高時再兌換,所換商品也可能會更精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