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至今滿一年,雖然已經透露出回春的訊息,但是看看各國的失業率,仍然沒有下降的趨勢,這是怎麼一回事?高失業率會變成常態嗎?金融海嘯戳破了過去幾年經濟高成長的假像,同時也帶出了一堆問題,就業市場失業率居高不下,就是其中一個最明顯的例子。
過去幾年,全球金錢遊戲到處橫行,許多人或企業在這樣的氛圍之下,都覺得自己很有錢,企業資金取得容易,為了規畫更大的大餅,在人力投資上更是毫不手軟。
但當金融海嘯過後,許多企業終於有機會認清自己,穩健踏實的經營才是王道。某些企業發現裁員過後,經營績效反而提升了,每個員工的貢獻度也提高了,員工心態也開始轉變。因為怕被裁員,所以願意負擔更多的工作,對於公司的抱怨及要求也逐漸變少,一切只求能夠保住工作。企業甚至發現維持現有的人力規模,就可以達到金融海嘯前的經營水準,既然如此,就不用大規模招聘新人員了!
除了某些勞力密集產業隨著景氣復甦需要大量人力之外,大部份企業目前都沒有大規模徵人計劃,這或許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各項經濟指標不斷出現轉好的訊息,但是失業率減緩卻如此緩慢。
筆者認為這現象短期之內應該不會快速改善,所以未來幾個月的失業率應該只會緩步下降。而急於找工作的人,不妨把方向轉到政府未來大力栽培的生技、文化創意等產業,只有這些新興產業才會大膽的招聘新進人員,否則就是找尋業務方面的工作。
自古以來業務的職缺是從來不會消失的,目前高失業率的狀況,絕對不是政府釋出一堆職缺就可以改善,必須等到企業回復元氣之後,有「真正」的人力需求產生,屆時才有可能大幅降低失業率。
對於目前還在求職的人,這並不是個好消息,但是對於經濟長期發展及企業經營卻是好的,也就是「長痛不如短痛」。
金融海嘯帶給很多人傷害,但同時也給了我們一個反省的機會,企業開始認清經營的本質、員工有了新的工作態度,如此一來經濟才能健全的發展,所以現在的高失業率就把它視為黎明前的黑暗,相信曙光很快就會到來。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