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發布9月份外銷訂單金額達到308.4億美元,去(97)年10月以來,首次站回300億美元以上水準,也創下11個月以來的新高紀錄,年增率雖仍呈現下滑3%,但扣除季節因素後,-2.86%的年增率,減幅是金融海嘯以來最低水準。經濟部預期10月份的接單,可望繼續穩定成長。至於工業生產指數年增率1.01%,也是去年9月以來,首度轉為正成長,製造業景氣回溫貢獻最多。
觀察9月外銷接單前三大地區,依序是中國大陸及香港、美國,以及歐洲。對中國大陸及香港的接單金額82.6億美元,年增率9.44%,金額已接近歷史高峰,以精密儀器等產品增加3.9億美元的訂單最多。
對美國接單66.1億美元,年增率下跌10.6%,以電子產品減少2.3億美元最多;對歐洲接單57.1億美元,年增率下跌13.44%,則是因為資訊與通信產品減幅1.3億美元所致。
經濟部指出,主要接單地區除了對中國大陸及香港、日本,以及東協六國是較去年同期成長之外,對美國及歐洲接單金額,還是負成長,有待努力。
從主要接單貨品觀察,精密儀器、電機產品、資訊與通信產品等類,年增率已轉為正成長,但電子產品、基本金屬製品、塑橡膠、化學品,以及機械等產品,仍為負成長。經濟部表示,只要電子產品的接單金額高過資通產品的接單金額,產業回春情形就可以樂觀看待。
此外,受惠於資訊電子產業外銷接單的持續活絡,以及石化、鋼鐵、汽車等產量的提升,9月工業生產指數年增率1.01%,是97年9月以來的首次正成長。其中,製造業增加0.99%是主要的貢獻,電力及燃氣供應業,也增加3.27%,礦業及土石採取業、用水供應業、建築工程業,則分別減少1.59%、0.41%,以及0.36%。
經濟部強調,從電力及燃氣供應業年增率3.72%看來,台電的發電量是明顯改善的,發電的衰退幅度大幅縮減,工業用電量增加,也能證明產業景氣回溫的事實。
據外銷訂單受查廠商的反應,以家數計算的動向指數是49.07,以接單金額計算的動向指數則是54.31,顯示10月整體外銷訂單金額將較9月平穩成長;觀察9月我國接單前三大主要貨品廠商,對下月接單的看法,電子產品及資訊通信產品以接單金額計算的動向指數分別是57.91與54.08,顯示這兩大貨品的接單成長力道持穩,但精密儀器的動向指數是51.69,成長將趨緩。
展望未來,經濟部表示,在國際景氣好轉、歐美聖誕節採購需求,以及大陸十一長假效應下,我國外銷接單主力貨品的市場需求已經明顯回溫,預期10月接單應該可以續呈穩定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