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牛肉進口事件都還沒平息,國內又爆發職棒簽賭打假球事件,筆者從職棒開打前就是兄弟象迷,看見支持了20幾年的球隊面臨重大危機,心中真是不勝唏噓。上周末下班時我也繞到了兄弟飯店,簽下我的名字表達支持。
筆者不久前的文章也提過,台灣社會已經變成凡事只要為了賺錢,似乎都變成理所當然,筆者看到許多人都說要把幕後最大的黑手揪出來,這樣才能根絕職棒打假球事件,但是筆者認為,只有從小建立球員正確的金錢觀才能治本。
筆者曾經聽一位長輩跟我說,口頭上要說清廉很容易,面對3萬、30萬時也很容易拒絕誘惑,但是面對300萬、3000萬時有這麼容易拒絕嗎?如果不能從根本的道德價值觀著手,再多的防堵措施也只是枉然。
平心而論,想想看自己如果是球員,有機會一場球就獲得數10萬甚至上百萬的報酬,難道不會心動嗎?況且這類的犯行通常是緩刑收場,真正得到懲罰的人並不多,如果沒辦法提升整體社會或者球員的榮譽感,未來類似的事件仍然會層出不窮。
職棒球員的平均薪資水準已經高於一般上班族,在台灣現有的市場規模能夠有此薪資實在應該知足,或許是從小到大球員只知道怎麼打球,對於生活上的事所知甚少。
筆者過去在銀行時,曾經看過好幾位球員要申請信用卡或貸款被拒,最多的原因都是過度消費、高循環餘額,其信用卡消費金額記錄也常常是一般上班族的好幾倍,也常出現XX餐飲公司的消費記錄,通常這類的消費就是酒店或夜店,所以我從來不認為球員收錢打假球,是因為薪資太低,而是金錢觀有所偏差。
台灣社會過去幾年來一昧炒作「有錢真好」,媒體充斥各項高檔精品的報導,這兩年則是不斷炒作高價豪宅及名車,卻忽略了教育社會大眾錢該怎麼賺的心安理得。
職棒球員收受賄款打假球只是整體社會的縮影而已,在大家紛紛指責這些球員時,也請同時想想我們的社會風氣及教育是不是也出了問題,否則當新聞落幕後,相關的事件在其它領域還是會不斷的發生。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