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兩岸快速開放,台灣內部一年來也開始有了變化,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許多電視媒體都有探討中國內部經濟高速發展的相關節目,透過這類節目不斷的放送,大部分的人對於中國存著美好憧憬及幻想,反而忘了台灣內部所面臨的困境。
這樣的化學變化從點、線、面慢慢的擴散,企業爭相要到中國投資,受薪階級也不斷想往對岸發展,這樣的情況如果持續下去,不必等到中國勞工來跟我們搶飯碗,我們的人才、技術、經驗,很快就會被中國大量吸收過去了!
報載有位博士生因為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長年找不到工作,透過政府短期就業方案的協助,終於找到一份為時一年的短期工作。他有感而發的表示,「早知道就不要念博士了,比起同儕晚了好幾年出社會賺錢,現在頂著高學歷也不好找工作」。
這不就是企業紛紛出走所留下的後遺症?體壇最近也興起一股出走的熱潮,繼台啤看板球星林志傑前往中國發展之後,裕隆球星陳信安也準備出走大陸,這些現象不斷的提醒我們,中國巨大的磁吸力量正逐漸加強中,我們的媒體及政府對此現象卻視而不見!
這兩天江蘇採購團來台的消息,又充斥各個新聞版面,媒體又開始吹捧將有數千億的商機,對於這類的新聞我已經麻痺了,筆者並非看衰兩岸交流的結果,我只是對於媒體及政府所營造的社會氛圍不敢苟同。
媒體單向報導中國來台採購的金額,對於這段時間台灣流向中國的投資金額卻隻字未提,等到哪一天台灣被中國吸乾且完全掌控之後,那時台灣會是什麼景像?人才出走、資金出走、企業出走,這些景象已經慢慢浮現,卻不見政府相關單位有何積極作為,難道非要等到滿街都是失業的博士生,政府才會發現事態嚴重?
我甚至看到有的媒體,還提出台北房價尚屬合理範圍的謬論,其觀點就是中資尚未完全來台,所以房價還有上漲的空間,這媒體似乎忘記了台灣有多少受薪階級,用盡一輩子積蓄也買不起房子的事實,竟然透過媒體的力量,想要把房市泡泡吹得更大?
兩岸交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媒體一面倒單向式的報導,卻讓許多民眾失去了該有的危機意識。或許這些媒體背後的金主,在中國的確賺了很多錢,但是也別成為中國政策的傳聲筒,失去了經營媒體該有的格調,畢竟台灣才是你們的根!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