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稅改革委員會今(22)日開會討論「資本利得課稅問題研究」及「實施勤勞所得租稅補貼制度研究」的期末報告,最受矚目的就是證券交易所得稅是否復徵的問題。主持會議的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指出,會議達成的共識,就是短期暫時維持證所稅免稅,但中長期要研究法人復徵證所稅,但初期會給予法人選擇權,可以選課或不課。
朱立倫表示,目前買賣股票課徵證交稅的稅制,已隱含了所得稅的性質,只是社會大眾對於稅收、稅率,以及現在的證交稅就含證所稅的實質意義,還不太了解,所以希望財政部還要再加強溝通。就法人的部分而言,可以考慮逐步復徵證所稅,但要讓法人可以盈虧互抵。
賦改會的建議是,初期給予法人選擇權,如果法人願意繳交證所稅的話,就可以盈虧互抵,如果不選擇繳證所稅,就不能盈虧互抵,至於要如何計算、扣抵,或是扣抵時限,還需要財政部再研究。
財政部長李述德指出,證所稅的內容各國不同,其實也頗為複雜,財政部還要再研究。況且企業法人若要選擇課徵證所稅,盈虧互抵之後,財政部的稅收,或許就會減少。
李述德進一步表示,根據研究資料,若法人選擇要繳證所稅,整體來看,賠錢的多過於賺錢的,所以在法人盈虧互抵之後,稅收會減少。
財政部將針對最近5年到10年平均課徵的證交稅進行研究,若改課證所稅,平均稅收、稅率約當多少的數據加以分析;賦改會針對資本利得課稅期末報告的決議是,短期暫時維持現制不變動,比較適宜,中長期或許是可以考慮,讓法人自行選擇是售拋棄免稅權的制度,逐步適度恢復資本利得課稅。
另外一項議題,就是「實施勤勞所得租稅補貼制度」研究期末報告,決議很簡單,現行內政部的工作所得補助方案就有相同的精神,未來是否要納入稅制,就要先釐清政策目的是社會福利?還是鼓勵勞動參與?或是達到租稅公平?必須要由政府通盤考量之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