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的姑媽廚房,談到冬天進補的烹調方式,獲得不少迴響,本篇姑媽將再來跟大家聊聊寒冬的火鍋料理,不但食材要仔細挑選,為健康把關外,而鍋具的正確使用,才能讓美味加分。
由於寒流屢屢報到,因此無論是炭火滾滾的白肉鍋,甚至上網買個方便的爐具,自己動手煮頓羊肉爐、壽喜燒,都成為民眾暖身最方便的選擇。只是,在品嚐美味的同時,可別忘了健康、衛生跟安全等原則。
像是吃火鍋不可或缺的肉品,國人向來最喜歡油脂豐富的肥羊、五花肉、培根牛等部位,但對於有慢性疾病或怕胖的人來說,卻是健康的大敵。因此建議適可而止,或改吃雞肉、魚肉及前腿肉等部位,而且不要喝湯,省得身體負擔過大。
還有高湯部分,即便用豬骨、雞骨熬出來的湯頭鮮美,但最好事先把油撇除,也別將鍋裡涮過肉類、海鮮的湯底喝到肚子裡,否則對於有痛風的人來說,可是會樂極生悲。
此外,近年來流行的日式火鍋料,跟包有肉餡的魚漿丸餃,口味變化雖多,可是若仔細觀看包裝背面,就可發現熱量跟鈉十分驚人。而大家覺得最安全的炸豆皮、油豆腐,稍一煮開,整鍋偏黃色的炸油便釋放出來。所以若要吃,記得先燙過,再泡冷水沖洗,省得回鍋油不知不覺全被吃下肚。
至於沾醬方面,因為傳統的沙茶醬含有極高的油脂。因此建議師法日式的酸橘醋醬,或是巧用蘿蔔泥、洋蔥泥、蔥、蒜、辣椒、檸檬汁跟醋來變換口味。還有當季的蔬菜、菇類,跟蒟篛製品,最好在一開始就吃,不但可以幫助節制食慾,還能攝取到充分的纖維,幫助消化。
最後,要談的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鍋具問題。通常採用砂鍋來烹調時,因為多半使用瓦斯來加熱,所以為了快速煮熟食物,火力便會開得太強,因而產生耗氧量過大的問題。此時如果門窗緊閉,再加上用餐時間過長,便有可能發生危險。
至於家庭必備的砝瑯鍋,很多人看它表面光滑、又是老祖母時代流行至今的鍋具,應該沒有問題。但仔細回想,家裡淘汰的砝瑯鍋裡,是不是都曾因為鋼刷受損,或重摔龜裂、金屬外露,乃至於因製造技術良莠不齊,從鍋邊咬合的金屬圈流出鏽水來,而被束之高閣呢?仔細一想,這不光關係到健康,甚至也是環保問題呢!
最有趣的是,製造精良的優質不鏽鋼鍋具,因為有加熱快速、沒有塗層、保溫性佳的好處,所以是很多人拿來做煮火鍋的優先選擇。但坊間有些產品買回家一加熱,在爐火上馬上發出剝、剝、剝的清脆響聲,然後鍋身產生黑、黃等斑痕,刷都刷不掉。其實這都是因為材料的來源不同,成本也不一樣。因此購買前,可得要仔細比較品牌跟做工。否則吃一次火鍋,鍋具就毀了。那可真是得不償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