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快到年底,各家銀行也陸續公佈至目前的獲利,公營行庫重登獲利排行榜的前幾名,是公營行庫進步了嗎?還是民營銀行今年受傷太深?更多人關心的下一波金融地雷會是房貸嗎?
這幾年來消費金融當道,民營銀行的各項績效評比,遙遙領先公營行庫,但消金風暴爆發之後,過去較保守穩健的公營行庫,這段時間反而成了市場上的模範生。尤其過去幾年大型行庫主要業務都是鎖定在抵押貸款及企業金融,風險相對低了許多,隨著房地產越來越熱,房貸金額越放越高,讓我也開始對這些公營行庫擔心了起來。
目前銀行貸款業務幾乎都回歸區域中心制,徵信、授信、房屋鑑價幾乎都統一進行,過去銀行的分行都有自己的授信權利,也就是所謂分行經理的「金權」,只要在一定的額度之內,分行經理就有權限決定放不放款,因為放款權力決定在經理身上,所以也產生過不少的弊端。
隨著民營銀行的開放,各銀行幾乎都收回了分行經理的權限,改為區域中心的方式處理,避免人謀不臧的情況出現,但是省屬老行庫仍然走過去的模式,所以知道門路的人,取得貸款相對容易。尤其是一些房地產的投資客,在過去這一年以來,透過銀行的配合,炒熱了這個市場。
正常來說一般民眾要申辦房貸時,一定要看各項條件,經過嚴格的徵信過程才決定是否放款,相對取得的額度也較低,投資客跟公營行庫配合的方式卻是用「喬」的,只要投資客跟分行經理談好條件,並且也依照經理所要求的安全措施執行,徵授信的過程是很鬆散的,也不會對貸款人進行明確的查核,因為這些投資客用來貸款的幾乎都是人頭或者親朋好友,關係好的投資客,只要眼光精準或是關係夠好,幾乎可以不用拿出任何一毛錢,就可以買到房子,甚至超貸。
之後投資客會用最快的速度把房子脫手,對於這些人來說,幾乎是不用本錢的生意,他們所需要承擔的風險只有在房子脫手之前的利息而已。雖然這些投資客跟銀行配合的方式有爭議,但這些投資客的還款反而是較正常的,因為只要還款不正常就會斷送往後的貸款門路,對於這些投資客的生意影響是很大的。
總之房市熱潮不退,房貸金額攀高都是不爭的事實,各家銀行必須嚴密監控房貸市場的變化,否則專家學者所擔心的下一波金融風暴,可能會在房貸上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