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重創世界經濟,但新興亞洲卻領先全球走出衰退陰影,表現十分亮眼,除了在2008年、2009年仍分別有高於7.6%和6.2%的高經濟成長外,展望今(2010)年更被各界預估仍將是經濟成長率最高的地區。
受到金融海嘯影響,經濟強權已由西方轉移至新興亞洲,根據IMF估計,2009年新興亞洲的GDP成長為6.2%,遠優於全球GDP成長的-1.1%、新興拉美的-2.5%及新興東歐的-5.0%,再加上新興亞洲佔全球GDP比重逐年增加,已於2008年超越美國,顯見投資地位從配角一躍成為主角。
元大新興亞洲基金經理人李湘傑表示,經過多年來的經濟高成長,新興亞洲國家人民已累積大量的儲蓄可供消費,同時龐大的外貿和財政盈餘,也使得區域內各國政府,都擁有以刺激內需作為經濟成長動力的本錢。
以目前全球前十大儲蓄佔可支配所得國家當中,亞洲地區就佔有七名,其中中國及新加坡儲蓄率更超過30%,較美國及英國約5%的儲蓄率,明顯高出許多。
特別是中國的經濟表現,尤其令人矚目。富達中國聚焦基金經理人Martha Wang就明白指出,中國去年第三季GDP達8.9%,主要就是歸功於龐大內需市場。
Martha Wang認為,因為中國經濟成長動能強勁,以及政府傾向於力保經濟維持快速成長,所以各界對於中國依舊維持正面看法。目前喊停的政策多半是為了避免造成經濟過熱,如停止二次房貸的優惠等。
李湘傑也呼應指出,新興亞洲地區人口普遍年輕,還有許多累積財富的機會,和購買各項商品或服務的需求,潛在消費動能驚人,預期未來數年內消費將呈高速增長,投資人可以投資新興亞洲股市,有機會享受此龐大商機所帶來的驚人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