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處發布勞動市場最新指標,98年12月失業率為5.74%,較11月下降0.12個百分點,呈現連續4個月回跌;98年全年平均失業率為5.85%,寫下歷史新高紀錄,主要是受到97年下半年開始的金融海嘯影響。全年平均失業人數63.9萬人,同樣為歷史新高,較97年增加18.9萬人,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景氣循環導致的失業者。
98年全年失業人數是63.9萬人,較97年增加18.9萬人,失業率5.85%,較97年大幅增加1.71個百分點,其中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增加18.5萬人之多,顯然失業者的失業原因,絕大多數是因為景氣循環而失業。
受到金融海嘯衝擊的98年全年失業狀況有多嚴重?除了失業率創新高之外,廣義失業率、失業人數、受失業波及人數、景氣循環的失業人數、中高齡失業人數等,都創下歷史最高紀錄。雖然全年狀況很差,但從個別月份來看,下半年開始,有逐漸改善的現象。
主計處觀察12月的求供倍數回升到0.94,也就是說,一個人有0.94個工作機會,創下97年11月以來的最高,顯示勞動市場嚴峻情況,已經獲得改善。主計處認為,隨著全球景氣與我國進出口及消費逐漸增溫,企業僱用意願漸呈增加下,失業情勢已經趨於穩定。
評估99年的就業市場,主計處認為,如果景氣持續好轉,失業率自然會下降;而全年失業率4.9%的經建目標是否有望達成?主計處則表示,如果失業率要降到4.9%,則至少要增加12萬到13萬個工作機會,也許年度中間有幾個月達到4.9%以下是可能的,但是全年要降到4.9%以下,還要非常努力才行。
此外,統計98年11月薪資狀況,11月平均薪資為39,333元,年增率是3%,連續2個月正成長,也是10個月來新高。其中經常性薪資為36,121元,年增率是1.36%,是近14個月來首次呈現正成長,主要是因為97年比較基期較低,以及景氣逐漸恢復影響所致。
98年1至11月每人每月平均薪資為4,2451元,較97年同期減4.92%,經常性薪資35,794元,較97年同期減1.97%,兩者減幅皆為歷年最大;同期間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負成長0.93%,因此實質平均薪資為減少4.03%,減幅為歷年同期最大,實質經常性薪資也減少1.05%,減幅為歷年同期第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