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梵谷的畫作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使得梵谷在台灣掀起一陣旋風,而梵谷所屬的印象畫派,也再度受到台灣民眾的重視。
其實,除了梵谷之外,莫內也是非常著名的印象派畫家,他以漫長的生涯和非凡的工作量,全心投入繪畫以探索現實的世界,並不斷以自然為師,描繪出對自然獨到的見解。
為讓對藝術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更深入了解莫內的內心世界,「哈佛人出版社」在2010年2月初,發行了《莫內是誰呢?》。該書以生活化的方式,讓讀者可以更貼近這位印象派畫家,並於潛移默化間學習他觀看世界的方法。
受邀為該書寫推薦序的亞洲大學外文系副教授張湘君,幾年前曾經讀過一本介紹莫內的繪本,對這位大師有初步的認識。但直到讀完《莫內是誰呢?》,他才真正的了解這位偉大畫家的生平。
例如在19世紀的藝文界,印象派的畫作並不受到重視,導致莫內的作品一度賣不出去,還曾經舉債度日。但他終其一生都在努力創作,實踐把對光線的真實印象畫出來的理念。
莫內為捕捉每一個瞬間光影變化的美,曾在不同季節、不同光線下拚命畫他的花園,也因為長時間在自然光線下畫畫,最後得到白內障而失明。但他仍憑著記憶畫出心中的「花園」。直到生前的最後一刻,莫內都持續作畫,並堅持他創作的理念。
張湘君強調,閱讀此書好似遊歷莫內的故居和工作室,了解莫內的時代與家族,還可得知莫內畫作的特點,也一窺他的心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