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2,500億元的外資炒匯熱錢,持續逗留台灣,讓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坐立難安!彭淮南今(17)日於立法院備詢時表示,央行正密切留意熱錢動向,而且這些資金除了投入股市、買公債以及停留在新台幣存款上,甚至有些跑去借券,企圖將資金停泊在台灣,動機很可疑。
彭淮南表示,過去14個月內,外資進出台灣金額高達2,900億美元,在外資開戶的5,000戶中,20戶的進出金額占整體資金的40%,央行會尊重匯入資金,但絕對要依匯入的申報用途,並投資有價證券,對於匯入後未投入有價證券,就必須要考慮他的「動機」。
彭淮南指出,最近從統計數據中發現,部份外國資金將美元換成新台幣後跑去借券,但是過去借券保證金是用20%的現金、80%的券,現在則提高至93%的現金、7%的券,現金比例由20%提高至93%,這些資金動向很可疑。
對於借券是否非投資股市,彭淮南表示,這部份央行正在和主管機關金管會討論,不過未來若要借券,央行希望能改為外幣,如美元,而不再先換成新台幣,避免外資藉此炒匯。
彭淮南舉例說,從今(99)年初到3月15日,外資在股市賣超新台幣380億元,匯入24.5億美元。中央銀行注意外資是否把錢放在存款、買公債或拿錢借券,外資的目的應該是投資有價證券,但是台灣公債利率低於美國,外資來台灣買債很奇怪,這些熱錢頻繁進出台灣,央行將會非常關注這些資金的動向。
另外,針對國民黨立委費鴻泰詢問,外資借券是否算是投資,彭淮南說,「我總覺得不那麼明確屬於華僑及外人投資國內有價證券的規範對象,所以還在和金管會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