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稅收嚴重短徵,國庫也成了金融海嘯的受災戶,初估98年全年決算差短約1,648億元。也就是說,中華民國中央政府98年度的赤字高達1,648億元,不僅結束連續三年的無赤字紀錄,也創下5年來最大金額的赤字,預估99年也好不到哪裡去,99年的赤字一樣超過1千6百億。
財政部國庫署指出,97年開始全球金融海嘯,造成國內經濟受到嚴重的波及,景氣急轉直下;到了98年,海嘯影響持續,使得我國營利事業獲利普遍下滑、應稅貨物消費減少、投資、進出口,以及購買力都明顯衰退,加上莫拉克颱風造成的災害,影響稅收徵起數約1,718億新台幣。
除了天災及國際因素造成稅收減少之外,還有減稅也讓稅收減少。財政部指出,為了提振景氣、刺激買氣、增加投資意願及購買力、平抑物價,財政部修法減稅,影響數約438億,所以98年整體稅課收入就短徵了2,156億元。
對於中央政府1,648億的赤字,財政部認為沒有很嚴重,一切算得上是控制得宜。財政部指出,中央政府歷年經常收支均有賸餘,顯示總預算赤字只是用於資本門支出,資本門支出不是花掉就沒了,是用於國家建設,可以厚植經濟實力。
以97年度受金融海嘯衝擊影響,預算執行尚有賸餘232億,原編債務舉債是970億元,由於稅收超收、歲出節減,以及國庫調度,並未執行;而98年度還在金融海嘯波及範圍內,赤字1,648億,也低於91年度的2,473億、92年度的2,972億、93年度的1,966億。
財政部把整個97年度及98年度,都算成是受金融海嘯衝擊的年度,但實際上,雷曼兄弟宣布倒閉,也就是97年9月,才算是金融海嘯的開始,而98年第2季開始,主計處也說已經走出景氣谷底,而財政部對於現在的赤字比SARS時的赤字少,已經感到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