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矚目的「雙英辯論」於上周日圓滿落幕,辯論之後民眾對於ECFA是否有比較清楚?從民調數字上來看百分比提升的幅度有限,但是其中辯論雙方的確有一個共識「走入中國」,只不過對於走入中國的方式,雙方目前還有歧見。至於勞工階級最關心的失業衝擊,辯論雙方都提出了對各自有利的數據及資料,實際情況會如何?大概也只能等簽定之後才能見分曉。
許多人害怕簽定ECFA後,一些弱勢產業會受到衝擊,進而增加了失業人口,筆者認為這樣的憂慮是正確的,但是我有另一個想法,這些弱勢產業會因為不簽定ECFA,就可以長久生存下去嗎?我想這答案是否定的!
許多人說政府簽定ECFA是獨厚大型企業,筆者要提醒大家,就業機會是這些企業創造出來的,沒有企業哪來的就業機會?所以當有人批評ECFA一般人民完全享受不到好處時,筆者認為這是錯的。
企業營運成長,就業機會不一定會增加,但是企業營運差,就業機會一定減少,這是很簡單的邏輯,所以政府創造對企業有利的經營環境並沒有錯,後續就是企業享盡這些好處時,所衍生的財富重分配,以及公平性等技術性的問題了。
從這場辯論看來,雙方其實並非完全沒有共識,總統提出的是簽ECFA的必要性,在野黨質疑的是簽定過程要循序漸進,並且擔心10年內對勞工、農業等敏感產業的影響,只要政府能夠提出一套讓人民安心的配套方案,簽定ECFA就會水到渠成。
反倒是筆者認為很多人都忽略了蔡主席所提出的「如何面對財富重新分配的問題?」,筆者最擔心ECFA簽定後,所帶來的衝擊就是這項,雖然企業有可能在台灣增加就業機會,政府也保證不會開放勞工來台,但是兩岸一旦簽定ECFA後,依存度及自由度勢必大幅提高,屆時就算不開放勞工來台,更多的企業將會前往大陸設廠,兩岸的薪資水準會「間接」的被平均,按照目前兩岸的薪資水準來看,台灣勢必會被拉低,這對薪資水準已經停滯不前的台灣社會更是隱憂。
而且財富重分配的範圍,不會只限於台灣,長期下來勢必與對岸的人口進行一場財富重分配的競賽,筆者只能說經濟好轉的同時,競爭也大幅提升了,大家趕快做好準備面對未來的關鍵10年吧!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