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最近在內外利空夾擊下,指數近一個月下挫逾20%,市場彌漫著一股悲觀氣氛,全球最強勁的經濟成長基本面,卻與股市呈現「失調」現象。經理人認為,以陸股馬首是瞻的大中華股市,已來到歷史相對低檔,第二季至第三季期間,正好是趁著股市調整、逢低布局的好時機,越跌反而是提供越有利的進場機會點。
陸股近期的弱勢表現及未來展望,復華亞太成長基金經理人顏毓靜認為,可從基本面、評價面、心理面、籌碼面及資金面等五大指標逐一觀察:
一、基本面:上市公司業績超出預期
從股市各個面向觀察,大陸股市今(2010)年來遭遇較大的政策性風險,投資心理明顯受到壓抑,但整體基本面長多格局並沒有改變,從第一季中國1,837家上市公司營收及淨利年成長率,分別達到46%及62%情況來看,企業的業績表現超乎預期亮麗。
二、評價面:PE及PB相對便宜
根據Bloomberg統計,上證及滬深300指數截至5月14日本益比(P/E Ratio)及股價淨值比(P/B Ratio),都位於歷史區間的偏低水準;例如上證指數目前的本益比約17倍,遠低於2007年底的將近45倍,而目前的股價淨值比僅2.86倍,相較於前波高峰的7倍左右,現階段的股價算是相對便宜。
三、心理面:中國股民過於悲觀
根據Bloomberg截至5月18日資料,恆生A/H溢價指數跌至107的歷史低點,代表中國股民自己對股市的看法比外資更悲觀,而之前恆生A/H溢價指數來到歷史低點後,往住都是上證指數的進場好時機。
四、籌碼面:基金水位普遍偏低
除中國股民的情緒低落外,中國股市的機構法人態度也較為保守,根據Wind截至5月7日統計,中國基金無論是股票型或混合型,其持股的水位普遍都來到一年來的低點,未來法人機構回補的力道,勢必相當強勁。
五、資金面:人民幣升值將吸引熱錢流入
根據CEIC資料顯示,過去十年來國際熱錢流入與人民幣升值預期高度相關,例如2000年至2002年的人民幣趨貶期間,國際熱錢便呈現淨流出的情況,而2003年至2008年人民幣升值期間,外資、熱錢流入的規模就相當龐大,如今全球市場高度認同人民幣升值預期,將有利於推升以中國為首的大中華股市。
顏毓靜表示,相較於希臘等歐洲國家的經濟,仍在衰退邊緣掙扎,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可望達到兩位數的全球之冠,而目前困擾中國股市最大來源是政策面,細項則可歸納成九個小因子,但這些利空因子都已逐漸淡化,股市也可望在第二季及第三季期間築底,對投資人來說,現階段可說是分批逢低布局的好時機,未來將可望出現超跌後的較大幅度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