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金管會最新的資料顯示,卡債問題已獲得控制,以95年10月份單月所有信用卡的消費總額高達1150億元來看,可算是在平穩中成長。而信用循環餘額持續下降至3680億元之譜,距今年初的近5000億餘額,已減少1250億以上,減少幅度也超過25%,顯見風暴已逐漸遠離,可以期待來年開春的喜訊。
其中,流失卡戶的情形還是持續擴大中,10月份當月整體辦卡量276,891張,停卡量742,200張,整體流失465,309張,失卡量是近三個月的高點。尤其,最近發行不少新卡,例如四大銀行的悠遊聯名卡、台北富邦的A Power加油卡、遠東的台塑聯名卡,雖然造成蠻大的轟動,但是辦卡情形還是不如理想。
究其原因有二,第一是銀行本身的管控,在轉銷呆帳的同時,也在打呆卡瘦身,以降低營運成本的支出。其二則是持卡人本身也在審視皮夾中的信用卡,紛紛剪掉不必要、少使用、沒優惠的信用卡。由此可以發現持卡人越來越精明,越來越會比較各家信用卡的優劣。
以10月停卡數最多的台新銀行,即針對信用卡進行管控作業。根據台新銀行表示,從9月份開始台新為了讓卡友重新審視用卡狀況,並鼓勵集中消費,因此會針對不常使用的信用卡,開始收取年費。台新銀行近一步表示,進行信用卡體質上的調整,不但可以讓卡友了解和改變消費習慣,銀行本身也可以集中資源,讓卡友享有更多優惠。因此,短期間的停卡量擴大的現象,都是在預期及控制內。預計年底前就會有不錯的改善成效。
中國信託也表示,前幾個月已針對信用不佳或是繳款延遲的卡友,進行控管動作。目前,停卡量已逐漸在緩和中。
過去,拿贈品辦卡的時代已經過去,持卡人學會了解發卡銀行,評估信用卡優惠。短暫的促銷,不再是萬靈丹,卡友需要的是更實質的優惠,否則優惠期過後,就是剪卡的開始。因此,發卡銀行需要再深耕客戶,推出更優惠、更長遠的優質信用卡,才能打動消費者的心。不然,只是曇花一現的辦卡量,最後還是會落入辦卡、剪卡的輪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