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鎖定特定消費族群,提供特定優惠促銷(圖/卡優新聞網) |
|
|
過去,銀行為了拼發卡量,紛紛祭出各式贈品,作為辦卡禮,果真吸引許多民眾申辦,也就創造出信用卡榮景的假象,但也因為浮濫發卡,為日後卡債風暴種下惡果。然而在『後卡債時代』,有效卡率和刷卡金額,才是銀行獲利的主要因素。
卡債風暴的衝擊,徹底打破了衝卡量的迷思,發卡量越大反倒在風暴下受傷最為嚴重。因此,銀行紛紛轉而針對特定消費族群,提供特定優惠促銷,進而提高信用卡的消費金額,以及對信用卡的使用頻率。
其中,外商銀行最為積極投入,成效也最好。以10月份為例,美國運通有效卡率是67.26%,平均每張有效卡的消費金額高達18,051元。而花旗銀行有效卡率更高達77.77%,平均每張有效卡的消費金額也有8,000元。荷蘭銀行平均每張有效卡的消費金額則是7,387元,匯豐銀行7,207元,都有不錯的表現。相對於本土銀行每張有效卡的平均消費金額,陽信(1,609元)、日盛(2,657元)、萬泰(3,321元)、中華商銀(3,576元)、玉山(3,739元),甚至發卡量第二大的台新銀行,也不過3,946元,與外商銀行相距頗大。
目前10月份流通卡數前五名是第一名的中國信託 (6,151,701張卡),其次是台新(3,572,355張卡),國泰世華 (3,449,935張卡),聯邦 (2,934,738張卡),台北富邦 (2,285,444張卡)。但是半年內有消費紀錄的有效卡數,即出現有趣的變化,10月份有效卡數前五名分別是中國信託、台新銀行、國泰世華、台北富邦、玉山銀行,聯邦已不在五名內,退居第六位,而玉山擠上前五大。由此,可了解各銀行客戶使用信用卡的忠誠度,即因銀行的行銷策略及態度,有著顯著的差異。
深究各銀行的簽帳金額時,更能發現與發卡量間存在著不對等的關係,以10月份單月的簽帳金額前五名-中國信託、國泰世華、台北富邦、花旗銀行、台新銀行,赫然發現美商的花旗銀行名列其中。根據今年1-10月份簽帳金額的統計數字,最大的贏家還是中國信託,發卡量佔總體發卡量15.8%,但是消費金額卻高達20.1%,相當等於佔了整體刷卡量的1/5強。然而,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則是美商花旗銀行,發卡量僅佔3.9%,但是簽帳金額卻高達8.1%,僅次中國信託、國泰世華,排名第三位。(如下表)
簽帳金額才能增加銀行手續費收入的前提下,中國信託之所以可以創出佳績。中國信託則表示,因為以客戶為尊,以促銷活動刺激與鼓勵消費,除了原先的紅利加倍送的活動持續進行外,節日性的促銷活動也陸續展開。而小額紅利在便利商店的兌換機制,也帶動不少的消費動能。
花旗銀行消費金融台灣區總經理管國霖也表示,花旗針對消費市場採分眾策略,並進行客戶的消費行為分析,分為7-10級的忠誠度,再根據忠誠度給予不同的優惠與促銷方案。如此,不但提升消費金額,更提升了忠誠度。
雖然,今年(95)卡債風暴襲擊,也造成各家銀行程度不同的傷害。但是,從整體市場來看,消極因應與積極迎擊的銀行,面對明年信用卡的競爭,預料市場將重新分配,發卡量不再是唯一依據,精準的客戶服務、促動消費,才是決勝的關鍵。
發卡量與簽帳金額比較表
金額單位:千元 ,卡
|
發卡量 |
1-10月簽帳金額 |
中國信託 |
6,151,701 |
(15.8%) |
230,993,389 |
(20.1%) |
國泰世華 |
3,449,935 |
(8.8%) |
107,892,818 |
(9.4%) |
花旗銀行 |
1,537,704 |
(3.9%) |
92,916,470 |
(8.1%) |
台北富邦 |
2,285,444 |
(5.9%) |
91,117,076 |
(7.9%) |
台新銀行 |
3,572,355 |
(9.2%) |
87,733,220 |
(7.6%) |
整體銀行 |
38,995,960 |
|
1,148,203,697 |
|
製表:卡優新聞網
|